由 Viirya » 週六 11月 25, 2023 6:41 pm
記得法師開站.以霓虹彩色寫下「相逢自是有緣」斗大幾字
凡事自有因緣.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.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.若能延續.承先啟後.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
只是建議.尊重逍遙師兄決定.
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.阿彌陀佛.
-
大開眼界
- 文章: 1532
- 註冊時間: 週五 12月 31, 2021 6:32 pm
#241
未閱讀文章
由 大開眼界 »
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你前面提出來的問題,不先講清楚,
現在又在轉移焦點了
請你回答,「作意」到底是哪一識?
-
二楞子
- 文章: 1315
- 註冊時間: 週六 12月 11, 2021 9:59 am
#242
未閱讀文章
由 二楞子 »
大開眼界 寫: ↑週五 2月 11, 2022 11:45 pm
二楞子 寫: ↑週五 2月 11, 2022 10:14 pm
那種亂七八糟的表,你也拿來當經證?
根本是耍猴戲
《大乘密嚴經》内外之境界。了達皆唯識
佛經告訴你,一切唯是「識」
所以請你用八種識把心法和色法 分類清楚
什麼叫做亂七八糟的表?
你去問一下什麼叫阿毗達摩(無上大法)
搞清楚再來討論
自己嘴巴去刷一刷
滿嘴臭算經證哦???
一切唯是識。。。。
那怎麼會有心法色法呢??
你的國文很差哦~~
-
周善為
- 文章: 2037
- 註冊時間: 週二 2月 01, 2022 8:49 am
#243
未閱讀文章
由 周善為 »
大開眼界 寫: ↑週五 2月 11, 2022 11:33 pm
周善為 寫: ↑週五 2月 11, 2022 9:33 pm
五蘊與八識,是兩種不同的論證方式,
沒有一部經是混講五蘊八識的,
不信請舉證。您就是到處東沾沾西沾沾,從來不曾好好專心在一部經上深入,所以對佛法始終沒有一種系統性的認知。這就是初學者必須選擇法門及相應經典的原因,否則倍多力分,一事無成。
《金剛三昧經》一念心動 五陰俱生。
你看不懂上面經文, 是不是?
「一念」與「五陰」,
這就是「八識」與「五陰」混著講
先有「一念」,然後生五陰
請你講清楚,這「一念」是哪一識?
大開眼界 大德
您說:『「一念」與「五陰」,
這就是「八識」與「五陰」混著講』。
這是您想像出來的連結,《金剛三昧經》中,完全沒提到八識。
-
Viirya
- 文章: 2199
- 註冊時間: 週日 7月 25, 2021 10:36 pm
#244
未閱讀文章
由 Viirya »
前面提出來的問題,不先講清楚,
現在又在轉移焦點了
請你回答,「作意」到底是哪一識?
作意是一個動作.剎那.
警心為性.於所緣境.引心為業.警覺應起心種.引令趣境如成唯識論云
五徧行既稱徧表示徧(遍)每一識
-
二楞子
- 文章: 1315
- 註冊時間: 週六 12月 11, 2021 9:59 am
#245
未閱讀文章
由 二楞子 »
作意,是「遍ㄧ切心所」
也就是相應於所有89心。
Screenshot_20220212_083447.jpg
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。
-
二楞子
- 文章: 1315
- 註冊時間: 週六 12月 11, 2021 9:59 am
#246
未閱讀文章
由 二楞子 »
以證得須陀道心為例:(出世間善心)
出世間心共有37個名法。禪修者觀名色法的無常、苦、無我三相之一,證到須陀洹道心時,共有37個相應名法。心王是須陀洹道心。須陀洹道心是善心,須陀洹果心是果報心。須陀洹道心取涅槃為所緣。37個名法是:
1.觸:觸的作用是把涅槃和須陀洹道心連結起來。2.受:體驗涅槃的寂靜。
3.想:標誌這個是涅槃。
4.思:敦促相應名法朝向涅槃。思在此刻沒有累積業,因為須陀洹道心是斷除煩惱、縮短輪迴的。
5.一境性:把所有的相應名法集中在涅槃。
6.名法命根:維持相應名法的生、住、滅,使得它們在滅去之前能夠完成任務。
7.作意:指引相應名法朝向涅槃。
8.尋:把相應名法投向涅槃。
9.伺:把相應名法重複安置在涅槃。
10.勝解:確定這個是涅槃。
11.精進:將相應名法穩固在涅槃上。
12.喜:喜歡涅槃。這個喜並不是貪。
13.欲:想要得到涅槃。
14.信:對涅槃有信心。
15.念:使相應心所不忘失涅槃。
16-17.慚、愧:兩者是在證得涅槃時,沒有欲望去作惡的一種心態。
18.無貪:不執取涅槃為我的、我的。
19.無瞋:一種對待涅槃的慈愛態度,對涅槃不採取反抗的態度。
20.中捨性:平衡心與心所。
21-32.身輕安、心輕安、身輕快性、心輕快性、身柔軟性、心柔軟性、身適業性、心適業性、身練達性、心練達性、身正直性、心正直性:這19個遍一切美心,一定和善心一起生起,全是取涅槃為所緣。
33.無癡:無癡就是智慧,在這一刻徹知四聖諦,第一是了知苦諦,第二去除集諦,第三體證滅諦,第四開展道諦。所以,無癡這個智慧在證到須陀洹道心之際同時徹知四聖諦。
34-36.正語、正業、正命:八正道裡面的三個正語、正業、正命,各自執行斷除造作語惡行、身惡行及邪命的傾向。三者在出世間心一同生起。八正道裡的正見是慧心所,正思惟是尋心所,正精進是精進心所,正念是念心所,正定是一境性心所。所以須陀洹道心同時開展八正道。所以一共有36個心所,加上須陀洹道心有37個名法,全在安止出世間道心時生起。以初次證得道果(須陀洹)來說明。須陀洹道心的心路過程如下:波、斷、意、遍、近、隨、種、道、果、果、有分心…… 1.有分波動 2.有分斷 3.意門轉向 4.遍作 5.近行 6.隨順 7.種姓 8.道心 9.果心 10.果心。意門轉向、遍作、近行、隨順都是取行法的無常、苦、無我三相之一為所緣,是欲界心。種姓不是出世間心,而是屬於欲界心,雖然取涅槃為所緣,卻無法斬掉煩惱。道、果是出世間心,所以剛才講的37個名法是在道心和果心生起。
-
大開眼界
- 文章: 1532
- 註冊時間: 週五 12月 31, 2021 6:32 pm
#247
未閱讀文章
由 大開眼界 »
《雜阿含經 568》想.思是意行。
《大方等大集經》想.受是名意行。
《坐禪三昧經》痛.想是意法。繋屬意故。是名意行。
(痛=受)
《大寶積經》云何爲名色。所謂受.想.思.觸.作意。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。是名名色。
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
上面經文說:受.想.思 繫屬「意」第七識
稱為「意行」
而受.想.思.觸.作意 全是起自「名」
這已清楚告訴你們,名色的「名」是第七識
受.想.思.觸.作意 全都是第七識 (意) 的心理活動
經證在前,你們再繼續凹!
-
二楞子
- 文章: 1315
- 註冊時間: 週六 12月 11, 2021 9:59 am
#248
未閱讀文章
由 二楞子 »
大開眼界 寫: ↑週日 2月 13, 2022 12:46 pm
《雜阿含經 568》想.思是意行。
《大方等大集經》想.受是名意行。
《坐禪三昧經》痛.想是意法。繋屬意故。是名意行。
(痛=受)
《大寶積經》云何爲名色。所謂受.想.思.觸.作意。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。是名名色。
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
上面經文說:受.想.思 繫屬「意」第七識
稱為「意行」
而受.想.思.觸.作意 全是起自「名」
這已清楚告訴你們,名色的「名」是第七識
受.想.思.觸.作意 全都是第七識 (意) 的心理活動
經證在前,你們再繼續凹!
雜阿含有八識論嗎??
真的不知您的腦袋在想什麼?
八識有八心??
只是依顯相不同而分別有六識、有八識、有九識、十識
也可以有100識,分別說是為何?方便了解心的作用而已
而您,您了解什麼了??
唯識說什麼?前七識那個不是依第八識??
而顯似義、似根、似有情、似了
最終能了解能、所其實都是虛妄而已
名相是為了教您義理,您卻在名相裏起了無明糾結
-
大開眼界
- 文章: 1532
- 註冊時間: 週五 12月 31, 2021 6:32 pm
#249
未閱讀文章
由 大開眼界 »
二楞子 寫: ↑週日 2月 13, 2022 5:30 pm
大開眼界 寫: ↑週日 2月 13, 2022 12:46 pm
《雜阿含經 568》想.思是意行。
《大方等大集經》想.受是名意行。
《坐禪三昧經》痛.想是意法。繋屬意故。是名意行。
(痛=受)
雜阿含有八識論嗎??
真的不知您的腦袋在想什麼?
八識有八心??
只是依顯相不同而分別有六識、有八識、有九識、十識
也可以有100識,分別說是為何?方便了解心的作用而已
而您,您了解什麼了??
唯識說什麼?前七識那個不是依第八識??
而顯似義、似根、似有情、似了
最終能了解能、所其實都是虛妄而已
名相是為了教您義理,您卻在名相裏起了無明糾結
佛經清楚說:受.想.思 繫屬「意」,故名為「意行」
到現在 你還在死鴨子嘴硬
-
勿忘初心
- 文章: 413
- 註冊時間: 週一 10月 25, 2021 8:10 pm
#250
未閱讀文章
由 勿忘初心 »
世界上的我們每個人
都存在著
清淨心?
雜染心?
真心?
妄心?
但是。其實都是同一個心,
都為方便解析而施設五六七八識名相。
也為是阿陀那假說有「如來藏」和「阿賴耶」。
問題自己明瞭了這些,是學問的累積還是為了解結去縛 ?
-
大開眼界
- 文章: 1532
- 註冊時間: 週五 12月 31, 2021 6:32 pm
#251
未閱讀文章
由 大開眼界 »
勿忘初心 寫: ↑週日 2月 13, 2022 9:34 pm
世界上的我們每個人
都存在著
清淨心?
雜染心?
真心?
妄心?
但是。其實都是同一個心,
都為方便解析而施設五六七八識名相。
也為是阿陀那假說有「如來藏」和「阿賴耶」。
問題自己明瞭了這些,是學問的累積還是為了解結去縛 ?
《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》先有法住智。後有涅槃智。
《分別縁起初勝法門經》法住智所行境界 是世俗諦。
搞不懂八識,這代表 欠缺法住智
佛說,欲知涅槃智,須先俱法住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