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目標是[超凡入聖]
那麼凡聖差別在哪裏?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愚癡無聞凡夫生苦受、樂受,不苦不樂受,多聞聖弟子,亦生苦受、樂受,不苦不樂受,諸比丘!凡夫、聖人有何差別?」
諸比丘白佛:「世尊是法根、法眼、法依,善哉!世尊!唯願廣說,諸比丘聞已,當受奉行。」
佛告諸比丘:「愚癡無聞凡夫身觸生諸受,苦痛逼迫,乃至奪命,憂愁啼哭,稱怨號呼。」
佛告諸比丘:「諦聽!善思!當為汝說。
諸比丘!愚癡無聞凡夫身觸生諸受,增諸苦痛,乃至奪命,愁憂稱怨,啼哭號呼,心生狂亂,當於爾時增長二受:若身受,若心受,譬如:士夫身被雙毒箭,極生苦痛,愚癡無聞凡夫亦復如是,增長二受:身受、心受,極生苦痛,所以者何?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,於諸五欲生樂受觸,受五欲樂;受五欲樂故,為貪使所使。苦受觸故,則生瞋恚;生瞋恚故,為恚使所使。於此二受,若集、若滅、若味、若患、若離不如實知,不如實知故,生不苦不樂受,為癡使所使。為樂受所繫終不離,苦受所繫終不離,不苦不樂受所繫終不離,云何繫?謂為貪、恚、癡所繫,為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所繫。
多聞聖弟子身觸生苦受,大苦逼迫,乃至奪命,不起憂悲稱怨,啼哭號呼,心亂發狂,當於爾時唯生一受,所謂身受,不生心受,譬如:士夫被一毒箭,不被第二毒箭,當於爾時,唯生一受,所謂身受,不生心受。為樂受觸,不染欲樂;不染欲樂故,於彼樂受貪使不使。於苦觸受不生瞋恚;不生瞋恚故,恚使不使。於彼二使,集、滅、味、患、離如實知;如實知故,不苦不樂受癡使不使。於彼樂受解脫不繫,苦受、不苦不樂受解脫不繫,於何不繫?謂:貪、恚、癡不繫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不繫。
爾時,世尊即說偈言:
多聞於苦樂,非不受覺知,彼於凡夫人,其實大有間,
樂受不放逸,苦觸不增憂,苦樂二俱捨,不順亦不違。
比丘勤方便,正智不傾動,於此一切受,黠慧能了知。
了知諸受故,現法盡諸漏,身死不墮數,永處般涅槃。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