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馬祖野鴨①師②侍馬祖行次,見一群野鴨飛過。祖③曰:“是什麼?”師曰:“野鴨子。”祖曰:“什麼處去?”師曰:“飛過去。”祖遂把師鼻扭,師負痛失聲。④祖曰:“何曾飛去耶?”師於言下有省⑤。
卻歸侍者寮哀哀大哭。同事問曰:“汝憶父母邪?”師曰:“無。”曰:“被人罵邪?”師曰:“無。”曰:“哭作甚麼?”師曰:“我鼻孔被大師扭得痛不徹。”同事曰:“有甚因緣不契?”師曰:“汝問取和尚去。”和尚問大師曰:“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,在寮中哭。告和尚為某甲說。”大師曰:“是伊會也,汝自問取他。”同事歸寮曰:“和尚道汝會也,教我自問汝。”師乃呵呵大笑。同事曰:“適來哭,如今為甚卻笑?”師曰:“適來哭,如今笑。”同事惘然。
[公案出處]《古尊宿語錄》卷一;《五燈會元》卷三;《碧岩錄》第五十三則;《聯燈會要》卷四。
[注釋]①又名“百丈野鴨”,“百丈失聲”,是馬祖道一提攜教育百丈懷海的故事。百丈懷海(720-814),長樂(今福建長樂)人,俗姓黃。自幼即喜游訪寺院,二十歲出家,研讀《佛經》,追隨馬祖多年,得其真傳,為首座,分席接納。他在江西奉新縣百丈山創建禪寺,改變了長期以來 禪僧寄居律院的歷史,制定《百丈清規》,創立農禪經濟為基礎的寺院管理制度,成為中國禪宗一千多年的基本模型。②師:指百丈懷海。③祖:指馬祖道一。④失聲:情不自禁地叫喚。⑤省:省悟,領悟。指開悟佛法。
[解析]乍讀這則公案,實在令人費解:百丈依據事實 回答馬祖的問話,為何卻遭到馬祖扭鼻的懲罰?百丈本沒有一點差錯,為什麼甘受馬祖懲罰?受到懲罰和訓斥後,他居然“有省”,他到底省悟到什麼?又是怎樣省悟的?……思前想後,這些問題卻怎麼也找不到一個合乎邏輯的答案,好生煩人!
然而,如果你瞭解佛法的精義,進入禪家萬法歸心、一多相即、事事無礙的境界,你就會發現,馬祖、百丈的所作所為,是那樣地“合情合理”(請注意:這時使用的“情、理”二字,已不再是通常的那種含義),如魚在水,如鳥在樹,如牛吃草,如日東升,那樣自然天成。
你想一想,浩瀚的宇宙 在無量劫以前,還分東西南北、前後左右嗎?沒有!那麼這東西南北、前後左右又是從何而來?它還不是我們人類為了分辨、識別宇宙,憑著我們的感知,認識而建立起來的一套名稱嗎?既然這些名稱 是憑人類自我感覺建立的,那不都是心之所生、意之所識嗎?是啊!天地宇宙,萬事萬物,都是此一萬能之心 虛幻構造而成!
可是,由於有了感覺認識的虛幻,人類便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計議、分別,有了種種觀念名詞和思想、慾望,它牽引著人類 去作無休無止的追求、爭斗、拼殺,於是人類有了無休止的是非、善惡、富貴、榮辱等種種束縛,這是人類苦難的一個大旋渦,有了這個大旋渦,人類便永遠無法逃脫“欲求—爭斗—痛苦”的惡性輪回。人類苦難之根,不在物質的不夠豐厚,也不在人情的不夠美滿,更不是命運的存心作弄,人類苦難之樹,紮根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田裡,苦難的種子就是這一顆浸染於塵勞之中,執著於分辨、計議的心。
佛門是人類解脫之門,它指點你一條簡便、實在的解脫之路:放下分辨、執著之心吧!既然一切只是虛妄,你為什麼還要執著虛妄,自尋煩惱?放下此心,則當下解脫,不執有無,便立地成佛,天寬地闊,任你逍遙。西方去此不遙,任性隨緣即到,你又何必“念去去千裡煙波”?
馬祖野鴨這則公案所顯示的,便是這種佛法精義!飛來野鴨,本是人心虛幻,說有說無,都無須計議,不可執著,然百丈當時未明此意,執著於飛來飛去的妄想,故馬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扭他鼻孔,迫使他放棄分辨,失聲叫喚,驟然警覺 自己本性發出的聲音,加上馬祖隨之而作的提示:“你還執著於野鴨飛過去?”於是百丈猛然省悟,不可執著於事相。
正因為省悟 不著事相的精義,百丈於當下便得解脫,成為自在人。他的鼻子被扭後很痛,於是他回到侍者寮 毫無顧忌地放聲大哭,同學僧人問他:“你思念父母親嗎?”他說“不是。”又問:“被人罵了嗎?”“不是。”“你哭作啥?”“我鼻孔 被大師扭得痛不過。”這儼然就像一個不懂事的小孩!
是的,這便是人之本性的自然流露,一無做作,一無世俗塵勞之累的人性本來面目。此後,馬祖說百丈已會佛法,百丈立即破涕而笑,同參僧人問他:“剛才哭,怎麼一下又笑起來?”百丈說:“剛才哭,如今笑!”同學僧人摸不著頭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