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案很難懂

由 Viirya » 週六 11月 25, 2023 6:41 pm

記得法師開站.以霓虹彩色寫下「相逢自是有緣」斗大幾字

凡事自有因緣.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.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.若能延續.承先啟後.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
只是建議.尊重逍遙師兄決定.

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.阿彌陀佛.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71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
馬祖野鴨①


  師②侍馬祖行次,見一群野鴨飛過。祖③曰:“是什麼?”師曰:“野鴨子。”祖曰:“什麼處去?”師曰:“飛過去。”祖遂把師鼻扭,師負痛失聲。④祖曰:“何曾飛去耶?”師於言下有省⑤。
卻歸侍者寮哀哀大哭。同事問曰:“汝憶父母邪?”師曰:“無。”曰:“被人罵邪?”師曰:“無。”曰:“哭作甚麼?”師曰:“我鼻孔被大師扭得痛不徹。”同事曰:“有甚因緣不契?”師曰:“汝問取和尚去。”和尚問大師曰:“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,在寮中哭。告和尚為某甲說。”大師曰:“是伊會也,汝自問取他。”同事歸寮曰:“和尚道汝會也,教我自問汝。”師乃呵呵大笑。同事曰:“適來哭,如今為甚卻笑?”師曰:“適來哭,如今笑。”同事惘然。



  [公案出處]《古尊宿語錄》卷一;《五燈會元》卷三;《碧岩錄》第五十三則;《聯燈會要》卷四。

  [注釋]①又名“百丈野鴨”,“百丈失聲”,是馬祖道一提攜教育百丈懷海的故事。百丈懷海(720-814),長樂(今福建長樂)人,俗姓黃。自幼即喜游訪寺院,二十歲出家,研讀《佛經》,追隨馬祖多年,得其真傳,為首座,分席接納。他在江西奉新縣百丈山創建禪寺,改變了長期以來 禪僧寄居律院的歷史,制定《百丈清規》,創立農禪經濟為基礎的寺院管理制度,成為中國禪宗一千多年的基本模型。②師:指百丈懷海。③祖:指馬祖道一。④失聲:情不自禁地叫喚。⑤省:省悟,領悟。指開悟佛法。

  [解析]乍讀這則公案,實在令人費解:百丈依據事實 回答馬祖的問話,為何卻遭到馬祖扭鼻的懲罰?百丈本沒有一點差錯,為什麼甘受馬祖懲罰?受到懲罰和訓斥後,他居然“有省”,他到底省悟到什麼?又是怎樣省悟的?……思前想後,這些問題卻怎麼也找不到一個合乎邏輯的答案,好生煩人!

  然而,如果你瞭解佛法的精義,進入禪家萬法歸心、一多相即、事事無礙的境界,你就會發現,馬祖、百丈的所作所為,是那樣地“合情合理”(請注意:這時使用的“情、理”二字,已不再是通常的那種含義),如魚在水,如鳥在樹,如牛吃草,如日東升,那樣自然天成。
你想一想,浩瀚的宇宙 在無量劫以前,還分東西南北、前後左右嗎?沒有!那麼這東西南北、前後左右又是從何而來?它還不是我們人類為了分辨、識別宇宙,憑著我們的感知,認識而建立起來的一套名稱嗎?既然這些名稱 是憑人類自我感覺建立的,那不都是心之所生、意之所識嗎?是啊!天地宇宙,萬事萬物,都是此一萬能之心 虛幻構造而成!
可是,由於有了感覺認識的虛幻,人類便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計議、分別,有了種種觀念名詞和思想、慾望,它牽引著人類 去作無休無止的追求、爭斗、拼殺,於是人類有了無休止的是非、善惡、富貴、榮辱等種種束縛,這是人類苦難的一個大旋渦,有了這個大旋渦,人類便永遠無法逃脫“欲求—爭斗—痛苦”的惡性輪回。人類苦難之根,不在物質的不夠豐厚,也不在人情的不夠美滿,更不是命運的存心作弄,人類苦難之樹,紮根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田裡,苦難的種子就是這一顆浸染於塵勞之中,執著於分辨、計議的心。

  佛門是人類解脫之門,它指點你一條簡便、實在的解脫之路:放下分辨、執著之心吧!既然一切只是虛妄,你為什麼還要執著虛妄,自尋煩惱?放下此心,則當下解脫,不執有無,便立地成佛,天寬地闊,任你逍遙。西方去此不遙,任性隨緣即到,你又何必“念去去千裡煙波”?

  馬祖野鴨這則公案所顯示的,便是這種佛法精義!飛來野鴨,本是人心虛幻,說有說無,都無須計議,不可執著,然百丈當時未明此意,執著於飛來飛去的妄想,故馬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扭他鼻孔,迫使他放棄分辨,失聲叫喚,驟然警覺 自己本性發出的聲音,加上馬祖隨之而作的提示:“你還執著於野鴨飛過去?”於是百丈猛然省悟,不可執著於事相。

  正因為省悟 不著事相的精義,百丈於當下便得解脫,成為自在人。他的鼻子被扭後很痛,於是他回到侍者寮 毫無顧忌地放聲大哭,同學僧人問他:“你思念父母親嗎?”他說“不是。”又問:“被人罵了嗎?”“不是。”“你哭作啥?”“我鼻孔 被大師扭得痛不過。”這儼然就像一個不懂事的小孩!
是的,這便是人之本性的自然流露,一無做作,一無世俗塵勞之累的人性本來面目。此後,馬祖說百丈已會佛法,百丈立即破涕而笑,同參僧人問他:“剛才哭,怎麼一下又笑起來?”百丈說:“剛才哭,如今笑!”同學僧人摸不著頭腦。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72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:mrgreen: 於是百丈猛然省悟,不可執著於事相。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73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有一僧在師前行,師乃拊僧背一下,僧回頭。
師曰:“乞我一文錢。”
曰:“道得即與你一文錢。”
師放下布袋叉手而立!
  

白鹿和尚問:“如何是布袋?”
師便放下布袋。
問:如何是布袋下事?
師便負之而去。
    

師在街衢立,有僧問和尚在這裡作甚麼?
師曰:“等個人。”
曰:“來也來也。”
師云:“汝不是這個人。”
曰:“如何是這個人?”
師曰:“乞我一文錢。”

:mrgreen:一文錢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74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西堂藏禪師,為馬祖馳書至。
師問:汝師說甚麼法?
藏從西過東立。
師云:只這個,更別有?
藏從東過西立。
師云:這個是馬大師底,仁者作么生?
藏雲:早個呈似和尚了也。

:mrgreen: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75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上堂
僧問:南泉斬貓兒意旨如何?
師云:殺活臨時!
進云:趙州戴草鞋又作么生?
師云:是他屋裡事。
進云:打鼓弄琵琶去也。
師云:且莫詐明頭!
乃云:有佛處羅籠不住,無佛處荒草尋人!放行也觸處光新,把住也乾坤陡變!且道:向上人來時如何?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76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教家在精研教理時,把教分為五類。一是小乘,二是大乘。大乘又分始、終、頓、圓四教,合共五教。
1小乘為有義,有法可修,有道可成,有涅可證;
2大乘始教,從有入空,為大乘漸次教之開始,明一切皆空,但未顯一切眾生 悉具佛性之義;
3大乘終教 為漸次教之終了,說真如緣起之理,倡一切皆成佛者,明非空非有之義;
4大乘頓教,以頓徹理性,當下明心為教,乃即空即有義;
5大乘圓教 俱賅一切,圓融具德,乃非空而非有,非有而非空義,即「說有之時,纖毫不立,說空之時,周遍法界」也。
●教家持論教義,先講真諦、俗諦,就是先明空、有之義。最後才講第一義諦,那是最高的——空亦不可得,有亦不可得,非空非有,即空即有的上乘義理。因此是教家最高原則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77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●禪師家猶如善舞太阿劍的能手,輕輕一揮,就把你心中的凡聖、真俗等等葛藤,齊根斬斷,直下指點你見性。
一切眾生 本具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迷於聲色而不識,果能一切放下,不隨聲色物相遷流,這妙明真心 猶如遼闊的太虛空一樣,哪里有聖有凡?
就在這一切無有,根塵脫落時,回光一瞥,猛著精彩,即見本來!
諸位,參禪已打開本來的人知道,當修法修到相當時刻,忽然卒地折、爆地斷,打開本來時,內而身心,外而世界,一齊消殞無餘,哪里有聖人——佛、菩薩?又哪里有凡夫——張三李四?
雖然一切沒有,但非同木石,而了了分明。這知道 沒有的是誰?
就是達摩祖師 當時指點梁武帝見道的「廓然無聖」的妙明真心啊!
假如我們著相,心中存有聖凡見,就不能見道,要離相離見 才能入道。
但禪師不能像我們這樣 滔滔不絕地打葛藤,他只在節骨眼上 點示你一句,你如能當下醒悟承當就是了。
如點你還是不知道,那非但辜負了師家,也辜負了自己。
殊不知,我們的本性 廓然無物,一樣東西都沒有的。
雖然無有一物,但了了分明,非同木石,這就是妙明真心。
我們修法,千萬別著相,不要以為有什麼可得,假如要什麼東西——要神奇、玄妙、神通等等——那就大錯特錯了!
尤其初見性的人 是素法身。素者是無花色之謂,是沒有什麼玄妙奇特的。
千萬不要以為 沒有神通發現 而不認法身,錯過見性的良機。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78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●正當打開時,是無所見,無所聞,無所住,一物都沒有的歷歷孤明!
這是最要緊的千鈞一髮時機! 學者如不瞥地,錯過這段光景,那就白費功夫了!
所以我們說,儘管你前後際斷——就是前念已斷,後念未起的真空剎那——也不一定見性,為什麼?
當這時 如果你不認識,錯過了這段光景,豈不前功盡棄?
如果在這時候 一把抓住它……噯! 你們要問抓什麼東西?
用手拿住它嗎? 不是的,這裏沒有手,也沒有東西,抓個什麼?
這個抓是 當這瞥然即逝的千鈞一髮時機,靈光一瞥 而神會醒悟的意思。
這在宗下,叫「」的一聲,轉過身來,覿體承當,就是認識本性開悟了。
千萬別以為 有一個東西,被擒住了,抓住了,那就錯會了。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79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●這「不識」二字,如棉裏針,一捏就刺手。
●從表面看,似乎是不認識,但實際是直示 真心酬對他是誰的「誰」字。
這能問和能答的東西,有相可見嗎? 有能所相對嗎?
無相無能所,有誰認識誰呢?
當我們打開本來之際,身心世界都沒有,只是一片虛明,沒有色相,沒有相對的二者,有誰認識誰?
譬如我們二人相對 有認識不認識之別,現在只是一個絕對真心,沒有識別的物件,所以說「不識」。
這個「不識」有如千鈞之重,如會得,則當下悟去;
如輕率地只當認識不認識會,則磋過了也。
或者有人說:「認識對呀,認識就是認識佛性呀! 」不對! 正當打開時 是不能起念的!
那時能所雙亡,什麼都沒有,若起一認識之念,則被它影子所惑,失去開悟的良機。
況且本性既無相,也無聲,又認個什麼?
再進一步說,徹悟的人,空卻一切,心無所住,見猶不見,如有所重,著在性上,即成窠臼。
宗下謂之聖墮,便不為見性的人了。

:mrgreen:不識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80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●比如靈雲禪師 見桃花開悟後,洪覺範頌云:「靈雲一見不再見! 」為什麼不再見呢!
原來靈雲祖師參禪,參了三十年不開悟。有一年春天,桃花開得正好的時候,他打開山門,驀見千萬叢桃花 開得如火如荼,宛如一片香火海,當下身心脫落,塵識皆消,豁開本來面目。
說偈云:
「三十年來尋劍客,幾回落葉又抽枝。
自從一見桃花後,直到如今更不疑。」
請看,古人用功,多麼懇切,三十年如一日,孜孜參究,一旦時節因緣到來,一觸即發,打開玄關識鎖,親證本來。
現在的人 如也能與麼孜孜不倦地精神修習,何患不即生成就!
後來玄沙評論云:「諦當甚諦當,敢保老兄未徹在。」為什麼說他未徹呢?
因為還有 一個「見」和不疑在!尾巴未淨,所以不徹。
● 這是教導參學人,于參悟時,只時到神知,而不可住在「性」上。
後來洪覺範為之挽救云:「靈雲一見不再見,紅白枝枝不著花。」
就是說,一見之後,不再著在「見」上了,儘管有紅的白的桃花現前,也不再著桃花之見了。
也就是說不再著在性上 而泯去開悟之跡了。
見性的人 就是如此胸懷坦蕩,無所住著。
所以達摩祖師說「不識」,就告訴他真心無物,何有相對?
這裏沒有誰認識誰的。

:mrgreen: 無所住著。
新老怪
文章: 3651
註冊時間: 週三 3月 24, 2021 4:25 pm

Re: 公案很難懂

#681

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»

傅大士《傳心頌》云:「
夜夜抱佛眠,朝朝還共起。
起坐鎮相隨,語默同居止。
纖毫不相離,如身影相似。」

你看說得多少明白清楚,從這裏悟去,多少慶快。再向別處去尋,找到彌勒佛降生,也無有是處。
或有人說,保甯勇禪師昔曾說過:「從此偈瞥地者固多,但錯會者也不少。」還有玄沙禪師 也曾評論此偈說:「大小傅大士 只識個昭昭靈靈。」恐怕此偈有毛病,不確切吧?
我不禁笑答道:此偈說得如此親切明白,雖下根人 亦能聞之悟得。既能從此會得,為什麼有錯誤呢?
又錯在哪里呢?保寧勇未曾指出,使後來人疑竇不少,我今不妨補敘出來,為諸君祛疑。
● 蓋錯者不在此偈,而在會的人魯莽,以為即此 能言會道、舉手投足的,便是自己天真佛。
猶如有人錯解了《圓覺經》那段精闢經文「知幻即離,不假方便;離幻即覺,亦無漸次」一樣,以為覺了便成佛,不須再用功精修,勤除妄習,保護本真,以達不動究竟之地。
哪知這才是始覺,不是本覺,尚須依於本覺,勤苦修習,如子依母,子母相合,融為一體,始成大覺。
豈可得少為足,自以為是,不改舊習 任性非為,著境住相,將一尊大好的天真佛,仍舊墮落在六道輪迴裏,豈不大錯,豈不冤屈? !

● 而玄沙禪師說的 昭昭靈靈呢?這妙明真心 原本昭昭靈靈,不是起心動念 有意地去昭昭靈靈。假使有一點著意就不對了,比如明境高懸,自然朗照,不是用力不用力,有意不有意而照。
只在你自然而然,不費絲毫力,現現成成,任運而用,既不住執它,也不認著它便是。
不是硬要把這昭昭靈靈打殺、磨滅才是。
而且這昭昭靈靈 任你怎樣用力打,用力磨,也打殺不得,磨滅不得,而且愈打磨 愈昭昭靈靈,更不是離此昭昭靈靈 別求一個道理才是。

:mrgreen:昭昭靈靈
回覆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