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參公案:鰲山成道與巖頭至澧州鰲山鎮阻雪,頭每日只是打睡,師一向坐禪。一日喚曰:“師兄!師兄!且起來。”
頭曰:“作什麼?”
師曰:“今生不著便,共個文遂(巖頭,名全豁。文遂,是欽山禪師法名,與雪峰、巖頭為道友。)行腳,到處被他拖累,今日到此又只管打睡。”
頭曰:“睡眠去,每日床上坐,恰似七家村里土地,他時後日魔魅人家男女去在。”
師自點胸曰:“我這裡未穩在,不敢自謾。”
頭曰:“我將謂你他日向孤峰頂上盤結草庵,播揚大教。猶作這個語話!”
師曰:“我實未穩在。”
頭曰:“你若實如此,據你見處,一一通來,是處與你證明,不是處與你鏟卻。”
師:“我初到鹽官,見上堂舉色空義,得個入處。”
頭曰:“此去三十年,切忌舉著。”
“又見洞山《過水偈》曰:'切忌從他覓,迢迢與我疏。渠今正是我,我今不是渠。'”
頭曰:“若與麼,自救也未徹在。”
師又曰:“後問德山:'從上宗乘中事,學人還有也無?'德山打一棒曰:'道什麼?'我當時如桶底脫相似。”
頭喝曰:“你不聞道:從門入者,不是家珍!”
師曰:“他後如何即是?”
頭曰:“他後若欲播揚大教,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,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!”
師於言下大悟,便作禮起,連聲叫曰:“師兄!今日始是鰲山成道。”
雪峰禪師是福建人,出家後為參悟禪理,多方行腳,曾三上投子,九到洞山。後經洞山禪師指點,承嗣德山法脈。悟道後在雪峰山上創建道場,門下參學弟子有一千五百人之眾,禪宗五家中的雲門、法眼二宗即由他子孫下開出。讀罷上文我們可以看出,即使是以雪峰這樣的大禪師,其早年的參學也同樣曾歷經無數艱辛、坎坷,前後幾次發悟,一直到雪阻鰲山,方才最後成道。
其實雪峰在阻雪鰲山前,於參學時曾經早已三次有所發悟,其意境已實實在有個入處,就是其他師兄弟也未對其有所指責。
若是放在今天論壇裡的這些人,恐怕早已自肯自悟去,哪個還會對之依然孜孜求實?
雪峰即不然,他心中若有些許不安穩在 也絕對自己不肯放過自己!
於是經過再三祈請,終於從巖頭老師激勵之下會取本心。
可能也有人會說:雪峰老兄心中不安,乃是習氣太重,始終作不了自己的主。
巖頭老師蒙頭大睡,實為老人家的功夫作得好。
呸! 你若是恁麼會,不但不識巖頭,而且更不識雪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