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六根破與不破,決定你能不能證 到觀世音菩薩所說的:“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。”象高峰那種 只知生 不知滅,只知有 不知無的“無語”境地,就是因為還未曾真正見到“寂滅”的緣故。
衡量一個人 是不是真悟,除了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所講的那些境界外,
我認為還可以 參照以下三個標準:
一、得正見。
打破六根的人 因為已經見到實相,所以根本智 自然生起,一切見上的煩惱,不管能夠思量還是不能思量的,皆可一一破除。未破六根的人 只是相似覺,未曾證到根本智,於有知有覺、有思有想的事物尚能明之幾分,一旦遇著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的時節,即每每懵然不知所云。許多人於此 有個錯誤的認識,就是總要用得 沒得後得智――能否打機鋒、下轉語,能否應對 不同根基的人 說相應的法――來鑑別自己,衡量他人是否見沒見性,這是個大問題!
二、生喜樂。
破六根的人,因為已經證見了諸法的實相,生滅心 自然熄滅,生死相頓然打破。此時由於捆縛在身上的枷鎖已經被解開,生命得到了 究竟的自由和解放,內心會自然而然地 生起一種前所未有的,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的無邊大樂。其勢如噴發的火山般 無法抑制,如奔湧的江水般 滔滔不絕。未破根的人,雖然也能生起幾分喜悅之情,那不過是小河中的 一點潺潺流水,而且在歡喜和欣然中 總不免透著些許不安慰、不踏實,與前者根本無法相比。
三、得正受。
破六根的人,因為已經打破了 一切有無生滅 去來取捨等 二元對立的情見,自然不落兩邊 而安止於中道,得自在解脫之正受。雖然由於種子未除、習氣未盡之故,或自己翻騰於內,或遇緣動盪於外,而時時會有走作忘失,但只要事情過去 又會自然回復於本位。
譬如湖面之水,遇風雖起波瀾,風若息則波亦自平,全無半分造作用力處。
未破根的人 雖然也會有安祥喜樂的心態產生,但那是一種 由相對的作意 而來的覺受,是楞嚴所說的“受陰區宇”裡的東西,需時時照顧維護,稍稍動著 即不知飛到何處去了。雪峰的“心中未穩”,圓悟初離五祖發寒熱病時 的把持不住,皆是此中光景。
破不破根的人 除此以外尚有諸多或大或小、若粗若細的差別,惟入之者 自然知曉,恕不一一列舉。大家只需牢記一點:只有打破六根 才是真正破初參,才是真正見性,才是真正獲得圓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