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琳琇曰:『世尊付囑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,代有賢聖,傳持慧命。或示言下便了。或示久參契悟。
總之,欲人知本來是佛,各各證自本來面目而已。
凡信有此事者,皆親受靈山記莂來。於本來面目一聞即達者,更無工夫可作。
(讀者:此指未悟以前的工夫,見道前事。非指修道緣事。)
若不能言下證得,本自圓滿,本自清淨,本自解脫,本自靈異,一了百了,一通萬通。
切須於一切處 一切時,將一切有思有為境界,皆作文彩已彰之事。
看無思無為之前,如何是本來面目?四威儀皆可參,要以坐為正。
動靜閒忙皆可參,要以閑靜為正。
雖以坐為正,行住臥不得力,坐亦不得力。
雖以閑靜為正,忙動不得力,閑靜亦不得力。
若於行住臥與忙動得力,到坐時閑靜時更得力,若坐時閑靜時得力,於行住臥及忙動時,自然得力。
所謂:「行住坐臥 動靜閒忙,打作一片。工夫得到一片。時節若至,其理自彰,自然不求悟而自悟矣。」
於忙時不可厭忙。於有事時不可怕事。事忙須耐煩理事,理事至周至到,極有精彩。
「或正理事中 或理事後猛提雲:此我或思善時也。或思惡時也。不思善不思惡時,本來面目如何?
此古人所謂:急處一提。於此,若能一念迴光,即同諸聖。」
即古人所謂:「逢緣薦取相應捷」也。
豈動靜打作兩橛,「就體消停得力遲」者,可同年而語哉!若動中不善用心,靜中必然悠悠忽忽,動靜兩失之矣。
然要動中得力,須時刻痛念 人命在呼吸間。生死之際,斷不容偽。
無一毫假借處,無一毫靠傍處。用不得一毫氣力,用不得一點心思。
若非早證本來面目,安能得大自在,與諸佛諸祖 同證不生不滅 大安樂法門?
雖然,說證說悟,不過對迷而言。
踏著本來田地,悟之一字,亦無所用。
以鏡智為宗,出三種生,達摩不來東土,二祖不往西天。
雪竇雲:
「本是釣魚船上客,偶除鬚髮著袈裟。
佛祖位中留不得,夜來依舊宿蘆花。」
神光不昧,萬古徽猷。入此門中,莫存知解。』

莫存知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