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天生缺乏安全感好議成性早惘然
蔡葉淺見權供參考:參考
「正觀法如是——因緣相應教---第三期《阿含經》研習營聞法劄記」
釋昭慧講‧釋耀行記
法師提到「無常觀」時說,
第287經與前經不同的地方在於,前經是五支緣起,本經是十支緣起,
從老、死一直上探到名、色。經中特別提到「齊識而還,不能過彼」,
只要往上觀照,盡頭就在「識」,沒有再還有什麼東西導致「識」的存在。
因為只要其心不死,下一期的輪迴就已經可以預期了。
法師在此分析,
不是沒有前生,而是那個「識」是前生跟後世的主幹。有了「識」,
就會讓我們的五蘊持有,因"有取識"抓住五蘊不放,讓它能夠吸收養分、
吸收氧氣,然後消化養分、排除廢料,從而產生強大的免疫功能。死亡
就是有取識不再執取這一期名色,所以身體立刻腐爛,而"有取識"會繼續
抓取下一期的名色。
因此「齊識而還,不能過彼」,並不表示「識」是創造主,佛教不把
這個「識」當成神,也不把它當作靈魂不滅,而只是說「識」也是無常變化的,
是意識流中的主流意識,它還是屬於心法,因為除了五蘊,其餘都不是我們的
經驗所能體驗的境界
佛陀說
「但有言說,問已不知,增益生疑,以非境界故。」
所以,「識」也是因緣生法的一環,論典中說它「去後來先做主翁」,
可見它不是靈魂。
現代人因佛法經論取得容易,名相又有不同的同義字詞,博究群經眾論古德今賢高論後,乃至比對證果高下間,卻忘失怎樣修學操作?再把[諸法空相]法無定法,非實非虛,體相用不二......搬出來以為修學已竟,既然凡所皆虛妄....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