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89
未閱讀文章
由 南懷瑾 »
三、止
息滅之後即止,如密宗的寶瓶氣。息也滅了,雜念也停了,稱之為止。止通四禪、八定與九次第定。定於禪學裡為共法,因此學佛的人,必須做到「外道會的我會,我會的外道不會」,如此才能方便度眾。(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)
此(六妙)門修法可以祛病延年,此身雖為四大假相,但無它也不能證道。因此對四大的調和非常重要,如麥克風必須用電,才會產生擴大傳聲之作用。止為定之母,功夫到了止,下去就是四禪、八定與九次第定。則神通自然具有。因通由定發,但如《法華經》中所說:「父母所生眼,能觀十方界」、「靜極光通達,寂照含虛空」,卻不是少定小神通之境界。到了止,沒有妄想雜念,則息滅念無,可能通達四禪八定、九次第定等層次。此時也許岔出許多神通異能,譬如入水不為水溺,在火不為火燒等事。但這些都因心不動念,直到心風偶然合一所發生的本能。如在相似定中,感受到與太空融成一體,或者看到光明與其他異相,覺得很舒暢。但這一切包括相似神通在內的境界,也都是虛幻妄想所起,統屬意識(獨影境)及身識的變相。
《楞嚴經》說:「內守幽閒,猶是法塵分別影事。」所謂法,包括一切思惟事物的理念。法塵,就是所思惟事或理的影像。影事,即如水中月,鏡中之相,這是指修定的人,如果自己以為處在空靈的定中,但事實上,此定仍是潛意識所造成的,猶如誤認水中月為真月,鏡中之花影為真實,畢竟不能明心見性。因此如修到止的層次,若只內守幽閒,滿足於定中所顯發的神通,仍屬於外道境界,決非究竟。必須繼續修觀,才能通達慧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