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月藏若離於念,名為得入——智證之六十八
1
《起信論》曰:當知一切法不可說、不可念故,名為真如。
問曰:若如是義者,諸眾生等 云何隨順而能得入?
答曰:若知一切法,雖說,無有能說、可說;雖念,亦無能念、可念,是名隨順。若離於念,名為得入。
2
傳曰:
以方便觀,其說並念皆無能所,謂之隨順。而觀行深久,妄念自離,則契彼無念真理,謂之得入。夫言若離於念,名為得入,而論者曰方便觀法。久自離念者,為鈍根說也。
據佛祖本意,即不如是。予聞雲門偃禪師 初扣陳尊宿之門,尊宿開門,把住曰:“道道,速道速道!”偃擬議,尊宿托開曰:“秦時度轢鑽。”雲門於是大悟於言下。如雲門,可名得入也。
3
《起信論》解說真如,很簡潔,“當知一切法 不可說,不可念,即是真如。”
不可說,即是不可以言語道;不可念,即是不可以心識思慮。總稱之為“不可思議”,即不可思,不可議。凡夫眾生總認為 世間一切法 是可說可念的,大到宇宙星際塵埃,小到原子、粒子,無不可以作為一個客體來觀察、思考和研究討論,其實這是顛倒妄想,並不能獲得 法的根本真實。認為萬法可思可念,可說可論,是因為凡夫眾生皆以為 我在萬法之外,萬法在我之外,有主有客,有能有所,心為能念為主,法為所念為客。世界於是分為二極,有主觀的精神 和客觀的世界;
哲學也分為兩大思潮,有唯心主義 和唯物主義的哲學。
佛法說,這是顛倒見,不是如實見,故不是真如。一切法 本無自性,法本無法,因心而成,故心即是法,法即是心,如水與波,如金與器,只是一體,如何能安立能所?
無能念者,心即是法,不可於法外覓心,心不可得;無所念者,法即是心,無心外之法,豈有法在心外與心為對?若能如此契入 萬法的本來面目,即是真如,其餘皆屬顛倒。
凡夫眾生如何修習,才能隨順 契入真如呢?
《起信論》先解釋隨順,後分說契入。什麼是隨順呢?不是無說無念,如土木石頭一般,才名為隨順,而是雖說而無能說所說,雖念而無能念所念,即是隨順。如何才能雖念 而無能念所念呢?因為能念就是所念,所念就是能念。若能如此隨順,即念離念,即是得入;
若於念上角立能所,有心有法,即是障礙,不能得入。
迦葉祖師傳法偈曰:法法本來法,無法無非法。何於一法中,有法有不法?
如果有人於一法中,立法立心,而不知法即心,心即法,妄樹能所,即成障礙,不能契入真如正智。
覺範禪師說,所謂修習而得入,也只是為鈍根眾生而說。若上根利智之人,當下即能契入。
如雲門見陳尊宿,尊宿在門內問:“誰?”雲門答:“是我!”尊宿開門揪住衣領,喝曰:“速道!速道!”雲門擬議,尊宿一把推開,說:“秦時度轢鑽。”雲門當下大悟。
要是,當下即是,不必等你東扯西拉,就算你東扯西拉 思維擬議得來,也早已過時,是個廢物。
注:秦時度轢鑽,據說,秦始皇時修建阿房宮,使用巨大的石鑽,要用很多頭牛才拉得轉。現在早廢棄了,就像丟在打穀場上的大石碾子一樣,笨重而巨大,但早已沒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