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《雜阿含經》第574經質多羅長者問尼犍若提子:「為信在前耶?為智在前耶?信之與智,何者為先?何者為勝?」
尼犍若提子答言:「信應在前,然後有智,信智相比,智則為勝。」
質多羅長者語尼犍若提子:「我已求得息有覺有觀,內ⓖ淨、一心,無覺無觀,三昧生喜樂,第二禪具足住⑥。我晝亦住此三昧,夜亦住此三昧,終夜常住此三昧,有如是智,何用信世尊為?」
一切定慧止觀法門,其觀慧雖不同,而其相應定力總不離四禪八定。(於十二表「禪定度」中已說)初禪之前,尚有粗住、細住、欲界定、未到定等欲界淺定。行人修大小乘各種法門,其相應定力若達粗住、細住、欲界定,則多能伏惑;相應定力達未到定以上則多能斷惑發無漏。有人達未到定、初禪,即發無漏;有人達二禪、三禪,才發無漏;乃至有人具足諸禪,方發無漏,並不一概(斷惑發無漏,功由觀慧,而相應定力須達足夠,如前已說)。(明倫)
////
尼犍若提子答言:「信應在前,然後有智,信智相比,智則為勝。」...此見(質多羅)&犀牛?!
阿羅漢之十智
以解脫道而言:立此十智,以攝成就阿羅漢一切之智(世俗智、法智、類智、苦智、集智、滅智、道智、他心智、盡智、無生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