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佛陀至始至終沒有講兩種以上的“”法“”。大乘法與小乘法的差別,只是在”發菩提誓願”,有發菩提誓願而修行者,就是菩薩道,才有第九地第十地直至成佛,如未發菩提誓願,修行的終點站就到第八地,然後入滅。
大乘與小乘所修學的“對治法”與“般若法”,都是一樣的,所謂一佛乘。
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佛陀至始至終沒有講兩種以上的“”法“”。善哉善哉逍遙 寫: ↑週二 12月 06, 2022 12:01 am 試著討論一下
---什麼是涅槃,而且是從般若(性)的角度來看涅槃
為何要從般若的角度來看?不從阿含的角度?
以下會一併討論
以彰顯出阿含跟般若角度的不同
阿含角度--最典型的三法印--涅槃寂滅--滅就是涅槃--這裡是滿足第二大阿僧祇劫
般若角度--可以更精準,因為使用"性"的角度
不相,無相,空相,非相,離相,泯相,滅相---這些指的都是性
而只要是性,或是所謂見性--這裡是滿足第一大阿僧祇劫起跳
所以在般若中--上面那句滅就是涅槃
可以更被精確地說出--滅就是滅相
所以--滅相就是涅槃
而離相,滅相--就是性了
所以涅槃不是相,涅槃是性(涅槃也是第二大,連第一大都是性了,更不用說是第二大)
在般若中,性是離相的,不可說的,硬要說,般若的涅槃是--不生不滅
所以在般若中討論涅槃的種類--其實有點可笑
但基於很多原因,有時還是必須討論
此時必須要有自知這種討論,猶如討論性是何時生,何時滅,存不存在一樣
真讓你討論出生滅的性,存在的性--已經不稱為性了,那叫做相
那是不是有人又問
連說都不能說,能說的都是相
連想,思維,全都是相
那麼性--不就是完全無解,無門嗎?
的確是啊,禪宗不也說了--無門之門?
甚至,在般若中--是不用涅槃這種字眼的
般若其實是偏向菩薩道在說的
菩薩道的第二大--無生--這才是菩薩道的用法
菩薩道根本不跟你說涅槃好嗎?
就如煩惱,阿含會說"滅"煩惱就是涅槃
而無生,或無生相,卻是一開頭就連煩惱(相)都"無生"
一個連煩惱(相)都沒有的人,請問要滅甚麼煩惱(相)?
"無生"甚至是走在"滅"的前面
但無生跟滅(涅槃),也都有離相,無相,滅相的共同點
所以才會說般若這種性的角度,會更精準
菩薩道有時仍舊會說涅槃--但大都只是說來讓一般人可以對應到阿羅漢(阿含),讓人較好懂而已
但正統菩薩道講究的是忍位--確認(忍)無生(涅槃)了,確認而不證--所以叫做無生法忍
那有些人會更清楚的說--無生法忍相當於阿羅漢的涅槃,都是第二大
這種說法是比較清楚些--但也不是完全精確
沒辦法,從菩薩道的角度本來就跟阿羅漢(解脫道)是不一樣的角度
就像一個在說--公斤,說的是重量
一個在說公尺--說的距離
不同角度有不同詮釋,不同過程,不同定義,不同說法
證悟涅槃智,不是入究竟涅槃喔。佛陀就只有教導“緣起法”一法,所謂無量義法門,亦可稱之為無量智法門,或不二法門。
所以佛陀教導八地菩薩的甚深法,還是緣起法。
緣起法最甚深微妙的真如性用,非凡愚能解,也唯有完成對”生滅法”的三法印證悟,而達到諸法無自性故無生的世第一忍位(無生法忍),這時才完成“法住智”的成就。才能趣向“涅槃智”的證悟。
這些修行者,早期尊稱“”阿羅漢“”,後期尊稱為“菩薩”。
證悟涅槃智,不是入究竟涅槃喔。
大般涅槃經黃竹 寫: ↑週二 12月 06, 2022 7:55 am證悟涅槃智,不是入究竟涅槃喔。佛陀就只有教導“緣起法”一法,所謂無量義法門,亦可稱之為無量智法門,或不二法門。
所以佛陀教導八地菩薩的甚深法,還是緣起法。
緣起法最甚深微妙的真如性用,非凡愚能解,也唯有完成對”生滅法”的三法印證悟,而達到諸法無自性故無生的世第一忍位(無生法忍),這時才完成“法住智”的成就。才能趣向“涅槃智”的證悟。
這些修行者,早期尊稱“”阿羅漢“”,後期尊稱為“菩薩”。
證悟涅槃智,不是入究竟涅槃喔。
故世尊有類似說話:...唯行般涅槃。智不得有無,即非有所出入於涅槃。如前法住智菩薩的超越世出世間,即於世間非有所出入。
而兩種智都俱和合義。虛空為同,世界為異。於圓明覺心中,此二和合並起,於中兩者自性皆銷去,非同非異。即云無垢異熟等起。
靜明,般若波羅蜜多心經,看懂沒!!先搞清楚,再繼續辯論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