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:
從須深盜法經探源,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,即是大乘佛法
Re: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,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,即是大乘佛法
《解深密經》卷一 唐‧玄奘譯
若一切法「真如」勝義法無我性,亦異相者(魏譯:若真如第一義諦法無我有差別相者),是則「真如」勝義法無我性, 亦應有因,從因所生。若從因生,應是有為,若是有為,應非勝義,若非勝義,應更尋求餘勝義諦。善現!由此「真如」勝義法無我性,不名有因,非因所生,亦非有為,是勝義諦,得此勝義,更不尋求餘勝義諦,唯有常常時,恒恒時,如來出世,若不出世,諸法法性安立,法界安住。
////
像黎曼ζ函數非平凡零點分佈這樣最純粹的數學性質,究竟為何會與量子體系、無序介質、神經網路之類的最現實的物理現象扯上關係呢?這種神奇的關聯本身又預示著什麼呢?...橋流,水不流
若一切法「真如」勝義法無我性,亦異相者(魏譯:若真如第一義諦法無我有差別相者),是則「真如」勝義法無我性, 亦應有因,從因所生。若從因生,應是有為,若是有為,應非勝義,若非勝義,應更尋求餘勝義諦。善現!由此「真如」勝義法無我性,不名有因,非因所生,亦非有為,是勝義諦,得此勝義,更不尋求餘勝義諦,唯有常常時,恒恒時,如來出世,若不出世,諸法法性安立,法界安住。
////
像黎曼ζ函數非平凡零點分佈這樣最純粹的數學性質,究竟為何會與量子體系、無序介質、神經網路之類的最現實的物理現象扯上關係呢?這種神奇的關聯本身又預示著什麼呢?...橋流,水不流
Re: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,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,即是大乘佛法
善哉,善哉!!玄奘大法師西竺取經、譯經、解經功德無量!!
本人自認為佛學家,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,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,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。
Re: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,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,即是大乘佛法
呵呵呵,不懂比自以為懂好多了!!
懂即不懂,不懂即懂,天下說看懂了的,其實都真的粉不懂吔…
本人自認為佛學家,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,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,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。
Re: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,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,即是大乘佛法
僧問潭州龍芽山居遁證空禪師曰:「古人得個什麼便休去?」
師曰:「如賊入空室!」
師曰:「如賊入空室!」
Re: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,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,即是大乘佛法
為止小兒啼
馬祖常常說:「自心是佛」、「此心即是佛心」。
有位禪堂修行的和尚聽了馬祖這樣說了以後,便提出問題:「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?」
禪和子問馬祖:「和尚為什麼說我們這個心就是佛?」
馬祖道一禪師:「為止小兒啼。」(為了止住小兒的啼哭)
《大般涅槃經》的〈嬰兒行品〉中就有「黃葉止啼」的比喻,比喻小孩在
哭鬧時,父母親為了止住他的啼哭,就拿了一片楊樹的黃葉說是一片黃金,小
孩信以為真,以為黃葉真是黃金,就停止了啼哭。
我們現代人不也常常如此,有時小孩哭鬧,就隨手抓一塊石頭給他,或者
摘一片葉子,跟他說:「你看這個葉子好漂亮,後面又有葉脈,上面還有一隻
小螞蟻,還有一粒沙喔!」用各種方法轉移他的注意力,目的就是對治小孩的
啼哭。
所有的經典、法門都教導我們:「諸受是苦」,我們有時就像小孩般因感
到苦惱、苦迫而啼哭。心裡有苦的原因是什麼?就是來自我們的分別心,執取
喜歡的,排斥不喜歡的,以致產生無盡的煩惱。我們應該怎麼辦?所以,已脫
離苦而解脫的聖者們就用方法來告訴我們,讓你心生歡喜,讓你轉苦為樂,不
再因執著而受苦,也就「止小兒啼」了。
馬祖常常說:「自心是佛」、「此心即是佛心」。
有位禪堂修行的和尚聽了馬祖這樣說了以後,便提出問題:「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?」
禪和子問馬祖:「和尚為什麼說我們這個心就是佛?」
馬祖道一禪師:「為止小兒啼。」(為了止住小兒的啼哭)
《大般涅槃經》的〈嬰兒行品〉中就有「黃葉止啼」的比喻,比喻小孩在
哭鬧時,父母親為了止住他的啼哭,就拿了一片楊樹的黃葉說是一片黃金,小
孩信以為真,以為黃葉真是黃金,就停止了啼哭。
我們現代人不也常常如此,有時小孩哭鬧,就隨手抓一塊石頭給他,或者
摘一片葉子,跟他說:「你看這個葉子好漂亮,後面又有葉脈,上面還有一隻
小螞蟻,還有一粒沙喔!」用各種方法轉移他的注意力,目的就是對治小孩的
啼哭。
所有的經典、法門都教導我們:「諸受是苦」,我們有時就像小孩般因感
到苦惱、苦迫而啼哭。心裡有苦的原因是什麼?就是來自我們的分別心,執取
喜歡的,排斥不喜歡的,以致產生無盡的煩惱。我們應該怎麼辦?所以,已脫
離苦而解脫的聖者們就用方法來告訴我們,讓你心生歡喜,讓你轉苦為樂,不
再因執著而受苦,也就「止小兒啼」了。
Re: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,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,即是大乘佛法
非心非佛
「黃葉止啼」看起來是為止小兒啼哭,然而這就代表了「四聖諦」。為什
麼呢?人因分別造作而感到難過、痛苦,終而啼哭,就是苦諦與集諦;運用讓
心靜止下來的方法,而讓人破涕微笑,就是道諦、滅諦。
禪和子又問了:「啼止時如何?」(啼哭止住時,又怎麼樣呢?)
這是那位禪和子的疑問:如果我不啼哭了,然後又怎麼辦呢?
你聽了這疑問是否會覺得很可笑,他自己已經都不哭了,為何還要接著問
下面會怎麼樣呢?讓我們來思考一下,當如小兒的你停止哭泣時,你獲得的是
永久的快樂?還是在突然發生其他事情時,情況又會改變了呢?這是暫時的解
脫或恆常的解脫?
眾生的苦無窮無盡,我們會因各種不同的因緣而感受苦與樂,解決了這
次的煩惱,是否就解決了全部的煩惱?所以,「黃葉止啼」事實上只是「對
治」。解脫的法門眾多,解脫的境界也有很多層次。或許這個可以解決我此時
此刻的苦惱,但是能夠究竟解決嗎?古人常說「苦海萬重波」,這一波過去,
還有下一波,不是一次就能全部解決的,必須要回到核心點。
馬祖回答禪和子的提問,說道:「非心非佛。」(既不是心,也不是佛。)
你尚未回到「即心即佛」,現在再來一個「非心非佛」,前者肯定,後
者否定,這兩句話都沒有錯,兩者都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加了知心與佛的「法
門」。許多人認為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」,所以「即心即佛」是對的,但如
果因此執著眾生心就是佛心,佛心就是眾生心,這便是錯解了,因為佛畢竟不
是眾生。所以,「非心非佛」這句話便是為了破除眾生的執著而說。
「黃葉止啼」看起來是為止小兒啼哭,然而這就代表了「四聖諦」。為什
麼呢?人因分別造作而感到難過、痛苦,終而啼哭,就是苦諦與集諦;運用讓
心靜止下來的方法,而讓人破涕微笑,就是道諦、滅諦。
禪和子又問了:「啼止時如何?」(啼哭止住時,又怎麼樣呢?)
這是那位禪和子的疑問:如果我不啼哭了,然後又怎麼辦呢?
你聽了這疑問是否會覺得很可笑,他自己已經都不哭了,為何還要接著問
下面會怎麼樣呢?讓我們來思考一下,當如小兒的你停止哭泣時,你獲得的是
永久的快樂?還是在突然發生其他事情時,情況又會改變了呢?這是暫時的解
脫或恆常的解脫?
眾生的苦無窮無盡,我們會因各種不同的因緣而感受苦與樂,解決了這
次的煩惱,是否就解決了全部的煩惱?所以,「黃葉止啼」事實上只是「對
治」。解脫的法門眾多,解脫的境界也有很多層次。或許這個可以解決我此時
此刻的苦惱,但是能夠究竟解決嗎?古人常說「苦海萬重波」,這一波過去,
還有下一波,不是一次就能全部解決的,必須要回到核心點。
馬祖回答禪和子的提問,說道:「非心非佛。」(既不是心,也不是佛。)
你尚未回到「即心即佛」,現在再來一個「非心非佛」,前者肯定,後
者否定,這兩句話都沒有錯,兩者都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加了知心與佛的「法
門」。許多人認為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」,所以「即心即佛」是對的,但如
果因此執著眾生心就是佛心,佛心就是眾生心,這便是錯解了,因為佛畢竟不
是眾生。所以,「非心非佛」這句話便是為了破除眾生的執著而說。